铸件的分类
铸件有多种分类方法:按其所用金属材料的不同,分为铸钢件、铸铁件、铸铜件、铸铝件、铸镁件、铸锌件、铸钛件等。而每类
铸件又可按其化学成分或金相组织进一步分成不同的种类。如铸铁件可分为灰铸铁件、球墨铸铁件、蠕墨铸铁件、可锻铸铁件、合金铸铁件等;
按铸型成型方法的不同,可以把铸件分为普通砂型铸件、金属型铸件、压铸件、离心铸件、连续浇注件、熔模铸件、陶瓷型铸件、电渣重熔铸件、双金属铸件等。其中以普通砂型铸件应用较多,约占全部铸件产量的80%。而铝、镁、锌等有色金属铸件,多是压铸件。
铜铸造的工艺流程
工艺流程之一:泥塑。
工艺流程之二:制作石膏磨具,将和水的石膏包裹住泥塑表面。
工艺流程之三:制作树脂原型(石膏模具制作完成之后,就可以灌制出雕塑原型的树脂胚体) 工艺流程之四:修整树脂胚体 (对胚体表面进行最后的打磨及肌理效果的处理及调整)
工艺流程之五:再制作矽胶模具 (将修整好的树脂胚体再次制作成矽胶模具)
工艺流程之六:制作石蜡原型 (再次制作出来的矽胶模具已经很完整及完好了,加热熔化的石蜡被加压射入矽胶模具来制造出一个腊胚,此腊胚乃为将生产产品的真实外形复制品) 工艺流程之七:石蜡原型修整 (从矽胶模具中灌制并剥离出来的石蜡原型,表面残留模具的模线及少许的损坏,所以石蜡原型需要再对照流程三的树脂原型胚体作修整,这是很重要的一环,因此环节会直接影响到产品最后的造型及表面效果)
工艺流程之八:砂模(陶壳)制作 (把腊胚数个组成树串,连续多次重复浸入泥浆(或称石浆),外层包埋并除湿燥,铜铸造制品,将陶壳制成9mm(5-7层)厚,再将此树串放入高热140-160℃烘箱或高压蒸气锅内溶解腊胚直到成中空陶壳)
工艺流程之九:铸造 (上一道工序的中空陶壳被放入烧结炉依不同合金材料以1000℃-1150℃烧结,将铜液立刻铸入陶壳,冷却后将外层陶壳震破,剥离出来的就是铜质的产品粗胚体) 工艺流程之十:产品铸件修整及处理 (对铸造出来的铜产品作喷砂及清洁,铜铸造价格,并作切割,研磨、热处理、整形、机加工、抛光等最后处理)
工艺流程之十一:表面效果处理及保护
预防铜铝铸件产生针.孔现象的措施:严禁使用被污染的铸造铝合金材料、沾有**化合物及被严重氧化腐蚀的材料;控制熔炼工艺,加强除气精炼;控制铜铝涂料厚度,山东铜铸造,过厚易产生针.孔;模具温度不宜太高,对铸件厚壁部位采用激冷措施,如镶铜块或浇水等;采用砂型时严格控制水分,尽量用干芯。
预防铜铝铸件常出现氧化夹渣现象的措施:严格控制熔炼工艺,快速熔炼,减少氧化,除渣彻底;Al-Mg合金必须在覆盖剂下熔炼;熔炉、工具要清洁,不得有氧化物,并应预热,涂料涂后应烘干使用;设计的浇注系统必须有稳流、缓冲、撇渣能力;采用倾斜浇注系统,使液流稳定,不产生二次氧化;选用的涂料粘附力要强,浇注过程中不产生剥落而进入铸件中形成夹渣。